左叶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五节 亲兵(第2页)

一家人进到了大堂。

舅舅家其实也不算穷,甚至稍微富裕些,因此这些年让父亲感到有些抬不起头来。

所以这还是外公三年之后,头一次来舅舅家。

舅舅家三间大瓦房,院墙却是夯土,但是比孝陵卫其他人家来,算是比较好的了。

孝陵卫虽然也是大明朝的卫所,也有其他卫所那样的弊端,土地大量被军官侵占,但是军户的日子可比其他卫所强多了,其他卫所的军户几乎基本都是苦力,穿的连乞丐都不如。

而孝陵卫的军户,虽说也不富裕,但至少能温饱,隔上几年,也能攒钱卖身体面的衣服。

第一是因为这是给朱元璋夫妇守墓的陵卫,开国皇帝的墓地所在,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军饷比其他军队都高,甚至比京营的营兵都高,而且每次皇帝派人来祭祖之后,还有赏赐。

当然孝陵卫的军官也会克扣,但是克扣可不敢像其他卫所那样明目张胆,留给士兵的还是不少的,往往一个守陵兵一个月能拿到将近一两银子,这还不算皇帝祭祖后的赏赐。

因此只要能加入孝陵卫军中,一个兵一年甚至能够攒下十多两银子。

外公当年就是这样的一个兵,所以家中盖起了三间大瓦房不说,还给儿子早早娶了媳妇,不像其他卫所兵,有的打一辈子光棍,有的四五十岁才能从外地讨来逃难的媳妇。

不过杨潮的爷爷当年也挺风光,手艺在南京城极为有名,比父亲杨勇手艺更好。

加上自家有一个铁匠铺,监局也没有现在这样*,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所以杨、赵两家才结亲,那时候算是门当户对。

可是铁匠铺传到父亲手里,经营上比不过爷爷不说,监局的吏治越发败坏了,因此日子才过的紧巴巴的。

其实舅舅家也是如此,外公的守陵兵没能传给舅舅,因为守陵兵的兵额非常紧俏,有的是人争抢,舅舅没能抢到。

不过孝陵卫到底是一个卫所军,有个好处就是有地可以种,当然这些土地早就被军官侵占了,周百户所的地,一大半都是周百户家的,但是地主可不会自己耕,耕地的还是这些军户,赵家租种了许百户家四亩水田,日子还算过得去。

“哎,妹子,你这到底是咋发的财啊。”

舅舅一连问了好几遍,母亲都打马虎眼岔开话题,东拉西扯的,不过脸上忍不住笑意,脸皮都快翘起来了。

吏治败坏,不止杨家不如往昔,赵家也不如往昔了。

虽然舅舅一心想让儿子进入守陵兵,但是现在这世道,要进去很难。

而且这几年守陵军官克扣军饷明目张胆,军饷听说一个月有时候连一钱银子都没有,崇祯皇帝继位后,也从来没有发下过赏赐。

孝陵卫的不少军户都说,这守陵兵当不成了,老朱皇帝的饭不好吃了。

但是舅舅不信这个,他自认为是个有见识的,他觉得这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才没赏赐。

所以皇帝才没空管那些军官,让军官那么克扣,等过几年天下太平了,都会好的。

听老人说,闹倭寇那些年,也是这样的,不都过去了吗。

所以舅舅还是打定主意要送一个儿子进皇陵守陵去。

但舅舅有两个儿子,就算能托关系送进皇陵,也最多能送一个进去,另一个怎么办。

就是送进去那个,照现在的情况,也只能糊口,将来娶媳妇、盖房子,都得自己帮衬,眼看着两个小子年纪都大了,尤其是老大,都十八岁了,啥都没有着落呢,不由让舅舅操焦了心。

一听妹妹家发了财,连马车都买了,马车不算什么,可是那马没有一二十两银子,可买不来,于是舅舅的心思不由就活络起来,想知道这妹子家是怎么发家的。

“哎呀,你倒是说啊,还怕哥抢了你的门路啊?”

舅舅见妹妹顾左右而言他,话头来回的乱扯,不由的有些急了。

杨潮坐在一旁没有说话,他是读书人,在外面就得有个读书人的样子,从小时候开始,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到亲戚家,就得装的斯斯文文的。

看到舅舅发急,母亲才缓了口气。

笑道:“大哥,你看看你,又急了,还是这脾气!”

舅舅闷哼一声,生闷气不说话了。

母亲呵呵笑道:“哥,瞧你。

好了,告诉你行不,不怕你抢,抢也抢不来。”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