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叶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章 邸院与驿传(第2页)

;在汉朝,就是“邸”

;在唐朝,就是进奏院。

进奏院的官员受各地方镇的委派出使京城,带着奏章面见皇上,同时就疑难事项向有关部门咨询,并与各方相沟通,以使朝廷的政令畅达。

凡是想在首都一展风采者,大都经由此道。

所以,执掌进奏院的官员,肯定可以获得登朝堂,历宫廷,拜见皇上从而通悉内外之情的机会。

柳宗元以寥寥几句便勾勒了进奏院的概貌,以及进奏院仰藩镇之威而通天听之势,笔法简当,令人叹服。

只是讲到进奏院的起源时,仅以周之邑和汉之邸与之进行类比。

这种类比如同现在人们常将进奏院与各地驻京办事处所做的类比一样,固然便于直观了解进奏院,但于唐代进奏院的由来及职司未免显得过于笼统,不得其实。

认真追溯起来,唐代中后期出现的进奏院或许应从唐初的朝集使说起。

张国刚先生认为,朝集使与进奏院没有直接的递嬗关系,参见其《唐代进奏院考略》,载《文史》,第十八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

不过,若从地方与中央的联系上看,二者的功能不妨说存在间接的传承。

朝集使不是常任的官职,而只是对一种临时性使臣的称谓。

唐承隋制,每年的岁末年初,州级以上的各行政长官如都督、刺史等,必须轮流到京城集中,这些聚集京师的封疆大员便是朝集使。

倘若某地遭受自然灾害,或遇军情紧急,那么主官不必亲行,可以委派上佐幕僚充任朝集使。

另据《唐会要》卷24“受朝贺”

云:“(开元)十八年十一月敕:灵、胜、凉……等五十九州为边州,扬、益、幽……等十二州为要州。

都督刺使并不在朝集之例。”

朝集使的任务是“汇报所属官吏考课情况,进纳本地贡物,聆听皇帝敕命”

《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朝集使”

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具体的日程安排为:

凡天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京师。

十一月一日,户部引见讫,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

元日(正月一日),陈其贡篚于殿庭。

《资治通鉴》卷193太宗贞观五年正月胡三省注。

另《唐会要》卷7“封禅”

:“贞观五年正月,朝集使赵郡王孝恭等,佥议以为天下一统,四夷来同,诣阙上表请封禅。”

尤其是新年元旦这一天,皇帝要大会群臣,在朝堂举行隆重的庆典,谓之“元正朝集”

,朝集使的参拜活动至此达到高潮。

此后,朝集使们便可收拾行装,陆陆续续打道回府了。

由此看来,朝集使在京城逗留的时间长达两个多月。

《资治通鉴》卷197载:“沧州刺史席辩坐赃污,二月,庚子,诏朝集使临观而戮之。”

由此看来,朝集使在京时间似乎还要再长一些。

其间,住宿一项自然成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唐朝开国之初,由于百废待兴,许多运作程式尚不完备,不少典章制度还在草创之际,各地朝集使来京后都没有专门住处,而只能临时租房,与各色闲杂人员混居。

就像《资治通鉴》中所写到的:

先是,诸州长官或上佐,岁首亲奉贡物进京,谓之朝集使,亦谓之考使。

京师无邸,率僦(租赁)屋与商贾杂居。

《资治通鉴》卷197。

这种状态对高人一等的朝廷命官来说,难免尴尬;对朝集使所履行的差命,也多有不便。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