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叶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部分(第1页)

然很欣赏,为什么呢?因为前三位同学的志向都是有条件的,要看别人给不给你机会。

你的志向如果是做官,不管内政、外交、军事,别人不给你机会,就实现不了。

你每天都在等着别人给你机会,但是等不到怎么办?这一生就放弃了吗?所以在社会上发展的志向,是有求于人的,所谓“有所求,必有所待”

,而“遭时不遇,有志未伸”

的情形比比皆是。

但曾点不一样,他的志向是配合天时、地利、人和,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第一“天时”

,春天快结束了,这时你就做春天快结束时能做的事情,譬如春游,不要去想夏天干什么,秋天多么好,冬天又如何,把握现在这一刻就行了。

第二“地利”

,鲁国曲阜附近有一条河叫沂水,你住在附近,就地取材到沂水边洗洗澡,吹吹风,就很快乐了;不能说一定要游长江、游黄河才快乐。

河边还有舞雩台,就是古代求雨的台子,也算是个景点,你登上去玩耍一下也很好嘛。

第三“人和”

,大人五六个,小孩子六七个,有几个算几个,不是一定非有五十个人,你才出门。

所以曾点短短一句话兼顾了“天时、地利、人和”

,任何时候都可以自得其乐。

这种志向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情调,是就人的生命而论,而不是将人视为一种工具、手段来使用。

一个人活在世上短短数十年,所有能追求得到的东西都可能失去,因为那是由外而来的,唯一不能从你手中夺走的东西,是由内而发的。

也就是说,人活在世界上,求人不如求己,你不能选择时代,不能选择社会,只有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设法就天时、地利、人和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去做。

你不需要别人给你机会,你自己就可以创造机会。

这叫做“无志于外,有志于内;无志于用,有志于体”

,看上去似乎是以无志为志,其实却可以因时因地而制宜,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生命的美感,人生亦因此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孔子才会叹一口气,说:“我同意曾点的主张啊!”

由此可知,孔子虽有“淑世精神”

,到处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希望天下能走向正途。

但是他也很清楚,想在世间成就任何一番功业,都须依赖主观及客观条件的配合,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达成的。

孔子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人生除了道德之外,还有知识、审美、宗教等各方面领域。

人除了求善,还有求真与求美的天性。

即使一无所求,人也可以培养自在和乐的生活情调。

孔子绝非狭隘的道德主义者,他对于充满审美情调的生活是很向往的,希望能跟曾点一样过着悠闲愉快的生活,每天都充满着一种丰富的美感,与大自然的韵律相摩相荡,自得其乐,任意逍遥,没有烦恼忧愁。

不过,这种类似道家隐士的生活,孔子虽然内心渴望,但他毕竟还是儒家,生逢无道的乱世,百姓颠沛流离,知识分子应秉承入世济世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忍心只追求个人幸福而弃天下苍生于不顾呢?所以,对此志向,孔子虽深有同感,也只能赞叹罢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

困惑来自何处

很久以前,我认识一位外国朋友。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