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叶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部分(第1页)

南京参加请愿活动,影秋是这支请愿队伍的领队。

国民党政府调集大批军警特务,强行把请愿学生遣回原地。

江苏教育学院当局对影秋的行动非常恼火,召开了全院大会,扬言要开除他。

在进步教授俞庆棠、雷宾南等人的保护声援下,他才免遭处分。

一九三二年,影秋以“丙等”

操行评语在教育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徐州民众教育馆,从事民众教育工作。

在这里,他结识了薛暮桥(经济学家)、李可染(画家)和陈向平(文学家,原中华书局上海发行所副总编辑),他们志同道合,畅谈思想,议论形势,并合作利用《徐报》办了《新生》副刊,发表一些进步作品,他们还酝酿再办一个《齿轮》杂志,李可染同志把刊物的封面都设计好了,后因徐州国民党部的阻挠,未能出版。

一九三五年,影秋应邀到江苏沛县中学,任该校教导主任,并在这里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该校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沛县中学成为全县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心。

他的革命活动,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目。

学生们持童子军棍,保卫了主席台。

国民党沛县当局被迫释放了郭影秋。

在这场斗争中,有一名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他叫王光中,原名胡光耀,1921年5月生于沛县郭靛池村,祖辈、父辈从事农业劳动,生活还算富裕。

其父因受没有文化之苦,便力攻王光中读书。

1927年,王光中在离家较远的徐楼村读小学,次年转入丰县史楼村舅舅家上初小,1932年考入沛县城内实验小学,1934年高小毕业获全县会考第三名,被保送到沛县中学。

郭影秋当时正在沛县中学,王光中受到郭影秋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大。

郭影秋担任沛县中学的教导主任,讲授历史课,他借古喻今,大胆揭露国民党的*现象,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然而,不几天,深夜,郭影秋被国民党秘密逮捕了。

2、丰中第一次大罢课

得到郭影秋被国民党秘密逮捕的消息,王光中气愤万分。

1935年夏,王光中为了便于升学,考入了徐州省立中学初中部。

入校不久,他通过同班同学苗启正结识了进步同学蓝名述,蓝名述组织了“青年读书会”

,王光中参加了“青年读书会”

,阅读了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

的著作和新青年杂志以及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

丰城是湖西抗日策源地之一,是座四通八抵的古城,素有“汉高故里,古宋遗风”

之称,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丰北十字河一带则是湖西抗日根据地之“东大门”

,也曾是徐州丰县日伪与国民党地方势力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进行“三角斗争”

的主要战场。

1935年夏,丰县县立初级中学开学了。

一个课桌上,几天来一直空着一个位子。

老师点名:“孙兆立。”

无人答应。

这天,一个瘦的青年,短发,穿着紫花粗布短打裤褂的学生来了,他就是孙兆立。

虽然他显得土里土气的,但修长的身材却流露出青年特有的聪慧和灵气。

孙兆立组在那空位子上。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