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叶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七章 神奇汤药(第2页)

在上朝时,也是“赐坐饮茶”

;讲读完毕,饮汤乃退。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

,在宋代城市里成为一种时尚规矩。

不过我发现也有例外。

有的人家不设茶,只设汤。

一位叫范纯夫的老夫子每次在家讲课,他的弟子都来听讲,他不设茶,只点汤而退。

我猜想:这多半是在一种比较随和的环境中的做法。

我注意到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客人一来则设汤。

武臣杨应诚家里有客来时,他经常用蜜渍橙、木瓜之类的水果,作为茶汤款待客人。

后来,到过他家的客人仿效他的方法,用汤款待客人。

有人认为:客人来了久坐,说话多了伤气,故在他走时则将汤端上,以便恢复他的元气。

宋代许多市民很难掌握这一尺度。

有客人来,便将茶与汤一起点上端上,以至使客、主都喝空了盏。

可是,习俗一经形成,便有其相对独立性。

无论先茶后汤,还是先汤后茶,以我猜测,次序倒我所谓,关键是有一种文化的氛围。

你们以为如何呢?

施耐庵是中国古典小说大家,他用笔忠实记录了“煎点茶汤药”

这一情形。

中国古代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止一回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侍候顾客吃茶、吃汤茶的生动形象。

宋代画家运笔描绘出了宋代城市这一最为常见的食风景象,如南宋佚名画家所作的一幅图就很好的表现了宋时饮食的一个场景。

在我收集的资料中,我看到了这幅画的影印件。

画中场景如下:

六位身着宋代城市下层市民服饰的商贩,围成一圈,右侧二商贩端盏吸饮,一手捧盖碗的商贩凝神观望;左侧一笑呵呵的商贩从一长颈容器中往一盏内倒饮料;他身后一商贩,躬身俯首,一手用夹子在炉灶内拨弄,一手握一长颈汤瓶;左侧第一位商贩,一手握盏,一手提装长颈饮料容器的移动炉灶,似等右侧端盏吸饮者的品评意见。

这幅画我看了很久,认为此画构图紧凑,气韵恬静,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此画无题名,它描述了南宋城市卖浆煎点汤茶药的场面。

在这幅画中,我仿佛闻到了那煎点汤茶药浓烈的馨香,看到了那种熏得人心醉的场景。

这种描画市井贩卖煎点汤茶药的图画,是宋代以前从来也没有过的。

元明清三代均出现了紧步这幅《煎点汤茶药图》后尘的绘画,如明万历年间《历代名公画谱》中的《煎点汤茶药图》,元代赵孟所绘的《斗浆图》,图中人物、物品与宋代这幅《煎点汤茶药图》几乎同出一辙,亦步亦趋。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宋代城市食风的影响多么深远。

我由此想象:在宋代城市五更的早市上,那种古人煎点汤茶药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定蔚为壮观,令人心动。

元代画家赵孟的《斗浆图》,画的就是市井贩卖煎点汤茶药的情形;但与宋代的那副《煎点汤茶药图》相比,还隔了一层。

梁晓秀看完这一大段论述汤药的文字,对汉学家提到的古画产生了兴趣。

她原本想画几幅画挂在快餐厅,但一直没想好画什么内容的画,此时她想好了,就画一幅《宋饼图》。

汉学家描绘的场景给了她启示和灵感。

她既然要卖宋代卷饼,她就完全有理由在餐厅墙上挂一幅《宋饼图》。

在这幅画中,她要勾勒出宋代卖饼的生活场景。

她下意识地拿一个铅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起了草稿……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