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叶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2部分(第1页)

空梁落燕泥’这样的好句子吗?”

王胄死的时候,炀帝又说道:“‘庭草无人随意绿 ’,这样的句子你再也写不出来了吧!”

这两个故事似乎让人看到了杨广妒贤忌能、阴狠恶毒的一面,但事实上应该并不是如此简单——看到人家已经倒了霉,再跟着说句风凉话倒是有的。

因为薛道衡的死主要是因为他平时文人气太重,且出语尖刻,在政治上又和高颍是一伙,所以皇帝才不能容忍他;而王胄的死主要是受杨玄感的株连。

杨广对于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歌舞等也都十分热爱,只是他倡导艺术的目的可能更多的还是为了粉饰太平,为了与自己辉煌的功业相映衬。

当然,这起码的直接好处就是,让隋唐之际出现了很多的大书法家、大画家等,给大唐文化开了个好头。

这一点还是不容否定的。

1、暴君并不等同于昏君

五、对于杨广最后的评价和定位

1、暴君并不等同于昏君

对于隋朝的迅速灭亡,人们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其中就不乏指出杨广犯了一些战略失误的言论,尤其指出他不应该轻易丢弃关中,因为那里才是杨隋的真正龙兴之地,是府兵制(枪杆子)的根本维系所在。

比如史学大师陈寅恪就说:“与夫隋炀帝远游江左,所以丧其邦;唐高祖速据关中,所以成帝业”

不过,杨广的如意算盘大概是这样的:中原鼎沸之际,即使关中不保,他也可以保住东南半壁,乃至成为东晋第二。

只是再以他后来的那种掩耳盗铃的消极态度看,他的失败也许是必然的,他实在经不起挫折,保得了关中一时,却未必保得了永久。

当然,大隋速亡的根本也许还在于其根基不牢:其立国不足四十载,统治者的仁义与威德都还不够不深入,但杨广已经急不可耐地放肆折腾开了。

当时就有人已经看出了这一严重问题,这便是后来的大唐贤相房玄龄父子——老杨曾经带班子到泰山祭祀(不是封禅),当时天下皆以为将致太平,隋文帝将致尧舜。

但时任监察御史的房彦谦却颇不以为然,他私下便对亲友说:“主上忌刻而苛酷,太子卑弱,诸王擅权,天下虽安,方忧危乱”

而他的儿子房玄龄非常认同父亲的观点,他对父亲说道:“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诸子皆骄奢不仁,必自相诛夷,今虽承平,其亡可翘足待。”

不过这对父子在当时说出这番话来实在是有些危言耸听,因为未来大隋的发展走向还并不确定。

再具体到隋二世的杨广,有人认为他与法国的拿破仑很相象,两人都未接受《司马法》里的教训:“好虽大,好战必亡”

这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再从中国找出一个比较类似的人物,那可能就非金国皇帝完颜亮莫属了:完颜亮虽是个“蛮子”

,但他的文才很好,也是通过阴谋登上帝位的;他抱负远大,一心想要灭亡南宋以统一中国,可惜由于操之过急反而激起了部下的哗变,以至被杀。

从此中我们也不难悟出,其实专制与*还是大为不同的,专制也可能带些“*性”

,但*就是纯任帝王的权力意志了,而帝王的个人认识、能力又总是有限的,所以*往往没有好下场。

如果说杨广的失败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教训的话,那就应该是:必须节制自己,不要那么任性,更不能自负。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